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职教高地建设10个月,山东做了这么多

来源:工业和信息化教育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11-1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尹明亮 11月8日,2020年全国职教周在潍坊正式启动,自今年1月14日教育部、山东省共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正式启动,教育部给予山东9项支持政策,山东承担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尹明亮

11月8日,2020年全国职教周在潍坊正式启动,自今年1月14日教育部、山东省共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正式启动,教育部给予山东9项支持政策,山东承担了45项工作任务。至今已经过了近10个月,在这十个月里,在推动山东职教高地建设方面,山东已经取得了许多进展。

职业教育创新发展,16市“一市一案”

在8日的职教周启动仪式上,山东省教育厅编印的一份山东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资料汇编吸引了不少人的兴趣,这套材料汇总了山东16市的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实施方案。“一市一案”,各不相同。

今年4月7日,聊城市率先引发了实施方案,根据方案,聊城市职业教育的目标是打造冀鲁豫地区职业教育先行区。紧随其后,东营、威海、菏泽、临沂……山东16市根据各自职业教育特点分别制定出适合自己特点的职教高地建设实施方案。

9月16日,潍坊市、山东省教育厅发布《潍坊市人民政府山东省教育厅共建山东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示范区实施方案》的通知,从中职到高职再到本科阶段职业教育,潍坊市规划了一副完整的职教发展路线图。至此,山东16市的职教高地建设实施方案全部出台。

其实在过去的近十个月,山东省为职教高地建设所做的政策铺垫远不止如此。这段时间里,省委组织部、编办、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厅、教育厅、财政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国资委、税务局等9部门相互配合,共设计制定了20项配套文件,全省16市、137个县(市、区)逐市、逐县制定方案,设立了青岛、烟台、潍坊、德州四个实验区。职教学校建设被确定为山东补短板扩内需重点项目,各级总投资659.7亿元。

未来山东新增劳动力

大多数都将接受过高等教育

2020年高考落幕,今年是山东省第一年实行新高考,在建设职教高地背景下,山东省的“职教高考”制度进一步完善,职校学生有了更多机会深造提升技术技能。

今年,山东健全“专业技能+文化素质”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不断拓宽职校学生学业晋升、技术技能提升渠道,在继续推进高职扩招基础上,重点增加职教高考本科招生计划,由上年的1万个增加到1.5万个。

2020年,山东省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30万多人,这里面包含了技工教育。根据学生本人意愿直接就业的大约有9万多人,继续升学深造的大约有21万多人。其中,通过职教高考本科录取接近1.5万人、专科(含单独招生)录取超过11.5万人、“3+4”贯通培养转段录取3000余人、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转段录取近8万人,中职学生升学深造比例超过70%。可以预见,未来山东新增劳动力大多数都将接受过高等教育。

在山东,职业学校学生发展有了更大空间。由此带来的是,职业教育吸引力明显增强。特别是今年,很多职业学校招生报名火爆,一些高分学生主动选择接受职业教育,学习技术技能。烟台市遴选11所优质中职学校的16个专业纳入中考提前批录取,录取分数普遍超过普通高中录取线;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21个专业录取最低线,均超过本科线。过去“职校只能招收低分生”的情况,开始逐步得到破解。

首批36亿地方债,

支持大型智能实训基地建设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学校、企业“双向赋能”。山东省被确定为首批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建设省份,济南、青岛2个城市成为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2020年,山东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创新不断,创造了一个个“山东经验”。

2020年9月,随着山东化工职业学院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启动,山东高职混改再次走在全国前列,继民办高职混合所有制办学的“山海模式”后,再创公办高职混改的“山化模式”。

实际上,山东高职混改经验的积累并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在山东化工职业学院混改之前,山东省教育厅、组织部、财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国资委等14部门联合制定了全国第一个混合所有制办学政策文件,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办学,激发办学活力,鼓励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混合所有制形态,以“混”促“改”。既可以是学校层面整建制混改,也可以是二级学院层面混改;既可以混合举办生产性实训基地、技能培训基地,也可以合作举办专业、培训等办学项目。目前,全省40余个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项目,拉动社会投入近百亿元。

文章来源:《工业和信息化教育》 网址: http://www.gyhxxhjy.cn/zonghexinwen/2020/1110/591.html

上一篇:山东省智能制造实训基地正式投入使用 引领工匠
下一篇:解读《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加强呼叫中心业务管

工业和信息化教育投稿 | 工业和信息化教育编辑部| 工业和信息化教育版面费 | 工业和信息化教育论文发表 | 工业和信息化教育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工业和信息化教育》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